工作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 工作交流
踏浪逐梦勇前行,同心共筑谋新篇
发布时间:2021-05-07     作者:     分享到:

踏浪逐梦勇前行,同心共筑谋新篇

海宁民建一支部  王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中国民主建国会则成立于1945年,经历了76年风雨浩瀚、洗礼锤炼,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民主建国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同舟共济、亲密合作,在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漫漫长路上,发挥了自身作为参政党应作的积极贡献,将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的价值理念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民建持续在经济领域发挥着自身巨大的光和热,同心自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了一支高质量会员队伍;会员尽心履职履责,积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域中建言献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切实履行社会职责,广泛凝心聚力,涌现了一批批服务社会助学、助困、助残企业家先锋楷模……中国民主建国会曾走过荆棘路,却始终不忘初心,愿他人闻得百花香,将优秀的履职能力、强烈的社会意识和职责使命感交织成奋斗进程中的一支高亢赞歌,唱响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中国新征程,描绘繁荣昌盛新画卷!

      赤子之心,踏浪前行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每一个个体都熠熠发光。1921723-31日,这段历史是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寄予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也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航船正式从这里扬帆起航。1922年的中共二大,首次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在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始终坚持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而奋斗。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达成“双十协定”,同年12月16日,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民主和建设为核心政治纲领,在重庆正式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此后民建踏上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坚定站立在中国共产党的身旁为实现人民追求和平和民主的美好愿望奋斗不止、鞠躬尽瘁。因此,民建诞生之初就具有爱国、革命、进步等性质,与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主张相呼应,特别是1948年,民建积极响应中央“五一口号”,确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路线,这也成为民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49年1月,民建与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发表了《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早日建立新中国贡献力量。同年9月,民建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标志着由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获得了伟大成功,一个新时代的篇章至此华丽开启!

      携手共进,牢守初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也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民建作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在成立的76年中始终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投身“共建新中国、共走改革路、共谋新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在国家经济建设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建于19554月和195912月召开了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坚持贯彻过渡时期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配合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建确定将自身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充分发挥同工商企业界紧密联系的特点和优势,发动工商业、教育、科技研究、政府和社会管理各领域成员,运用在经济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特长,广泛开展经济咨询、教育培训、智力扶贫等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活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民建成员不断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的经济界和其他有关人士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友好往来、深化合作,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港澳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76年来,民建会员活跃在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认真履职、建言献策,时时心系国计民生;牢守初心,责任担当,涌现一大批暖心助企、结对助学和扶贫帮困的社会服务楷模;参政议政、深入调研,殚精竭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严以律己,积极开展学习和自省,督促自身成长……经过70多年的发展壮大,截至20206月底,民建共有会员20.40万人,其中经济界会员占77.2%;企业会员占63.0%;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占15.9%;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2350人,占1.2%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民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学习教育成果,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奋勇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新时代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猛进如潮,共筑新篇

海宁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南端,东距上海125公里,西离杭州60公里,南濒钱塘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海宁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名人辈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

建党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潮乡儿女以“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开创了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名人文化、灯文化、潮文化”享誉海内外;从“老三篇”、“新三篇”到“战略三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活力之城、时尚之都、幸福之地”,城市名片的含金量更高了……2020年,海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0.78亿元,财政总收入168.9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9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67462元和41129元,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19位,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第28位,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第18位,全国县级全面小康第9位。

在滚滚钱塘浪潮历史中,海宁的快速发展深深篆刻着百年红色印记,支撑着海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潮速度”。在海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了华丽蝶变,造就了今日的美丽海宁、幸福潮乡。

回望历史:

建国初期,海宁人民在经过战火摧残的土地上重建家园,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工农业经济发展,在海涂围垦、电力排灌、蚕桑养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市(县)地方财政收入从1952年的80万元,攀升到1978年的4397万元,为后续的经济建设和快速发展奠定了财力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特别是1983年在农村全面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海宁“四个轮子”一起转的许村经验得到大力推广,村办企业、个体经营户、乡办企业和村民联户工厂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的加快改革为全市(县)经济快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海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从1978年的48.67:34.40:16.93转变为1991年的25.3355.25:19.43,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占主导向工业经济占主导的过渡,并最终确立以工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格局。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为海宁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之后海宁步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特别是1992-1996年,海宁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达20.1%。虽然1997-1999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特大洪水灾害等影响,经济增长进入短暂调整期,但这一时期企业结构和产权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多元经济格局的形成,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被进一步激发,乡镇企业区域特色经济被盘活,孕育催生了海宁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皮革、经编、家纺,为经济的后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进入新世纪后,海宁经济持续12年保持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13.4%。并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目标,从以皮革、经编、家纺为支撑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过渡到各块状经济的集聚发展上来,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展途径变得更为多元化、国际化,我市外向型经济蓬勃兴起,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有力带动了包括太阳能产业、电子信息业、机械制造业等在内的一系列块状经济的集聚,使工业强市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012年后,海宁经济增长从追求高速提升逐步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始终保持在6%-10%的合理运行区间内,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过渡到三次产业协同带动,人均生产总值成功突破“十万元”大关。随着工业强市再出发、向高质量迈进号角吹响,海宁“融杭接沪”战略深入贯彻实施,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提速,各类新能源、新材料不断崛起,传统“工业强市”向着品质智造标杆市、示范市大步迈进。同时服务业兴市战略提出并深入实施,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特色优势服务业得以巩固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加快推进,服务业整体产业层次、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展望未来:

当前,海宁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面临着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中等城市、国际品质潮城,勇当“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示范表率,海宁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未来,海宁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杭州湾北翼一流科创枢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并塑造底蕴深厚的潮城文化风貌,建设成为长三角国际化品质型中等城市、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城市、江南水乡典范城市、更高水平的平安市,奋力开创海宁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