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经济》2024年第三期“前沿观察”栏目刊登了民建嘉兴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章纯,民建财经基层委会员、嘉兴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院长何泉撰写的“加快推动浙江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加快产业发展、扩大场景应用、强化要素保障,大力推动浙江省低空经济向好发展。嘉兴民建公众号特予以转发。
加快推动浙江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年3月5日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是指真空高度3000米以下、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超2万亿元。
它山之石
广东深圳。深圳市是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典范城市。 近年来,深圳市提前规划布局,从战略层面抢抓低空发展先机。主要做法有:一是狠抓顶层设计。深圳市是国内低空经济发展政策集成度最高的城市。市区两级联动,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强力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底,《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出台,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2023年初,深圳市政府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围绕引育低空经济链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改善产业配套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宝安区、南山区等同步出台配套政策。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已于2024年2月1日起施行。二是狠抓新基建新场景新业态三位一体同步推进。深圳市也是国内低空场景应用最丰富、低空飞行活跃度最高的城市。以新基建支撑新场景、以新场景催生新业态,三位一体推动发展。加密低空航线、起降点等新基建布局,创新载货、载人、城市管理新形式,打造智慧物流、空中交通、文体旅游、公共服务等多个典型场景,形成多产业融合的组合式经济形态。2023年,深圳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73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直升机飞行量超2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
安徽芜湖。
近年来,芜湖市全力打造“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城市名片,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形成涵盖航空新材料、无人机、低空运营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链,芜湖航空产业园获批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主要做法有:一是在项目招引上狠下功夫。放眼全国进行低空经济全产业招商,编制产业优势细分领域招商图谱和重大项目清单。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投资链条闭环。目前,芜湖航空产业园已形成“不出园区就可以生产出一架国产通用飞机”的生态圈。2022年以来,芜湖市连续两年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国内已形成影响力。二是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主抓手。与北航、南航、西工大等航空类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北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机构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一体孵化成长体系。设立低空经济研究院,开展低空经济政策研究、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开办芜湖航空职业学院。
现状分析
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浙江省规划到2035年建成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民营经济融航发展先行省。数字经济、交通、旅游等领域规划均提出推动与低空经济的融合叠加。其中,嘉兴市率先提出打造国家级“路空一体”先进交通示范市。
低空产业新兴勃发。当前,浙江已形成通航产业稳步发展、无人机等产业后起勃发的发展格局。杭州、宁波获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宁波、绍兴入选我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通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全省基本形成了零部件生产(代表企业:杭州西子势必锐)、通用飞机制造(代表企业:绍兴万丰航空)、运营保障与服务(代表企业:台州美洲豹特种设备)的全产业链。无人机产业虽起步晚但发展快,现有台州彩虹、宁波云远智能科技、嘉兴科比特等26家整机企业。杭州、嘉兴均聚集了超250家以上的相关企业。飞行汽车产业启动布局。
场景应用多点探索。浙江在交通通勤、应急救援、政府管理、物流配送、文旅体验等多场景中开展融合应用。如:台州公安“空地一体”全域防控参与多场国家重大任务;千岛湖旅游区通航旅游列入国家低空旅游试点;嘉兴医疗机构开展国内单程最远距离无人机“空中送血”,特别是以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简称:南湖交科院)为核心,嘉兴南湖区主动对标交通运输部《“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积极开展“路空一体智能交通先导应用示范区”研究与建设,围绕“交-邮-医-救”“文-交-农-旅”“执-巡-验-防”等典型场景,开展了一系列先行探索,形成了浙江省路空一体智能交通南湖模式和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天目山实验室、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南湖交科院等一批创新机构相继落地浙江,与省内有关院校、重点企业构成低空产业创新主力军。如路空一体应用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沙锥”系列超音速靶机广泛应用于实战化训练等。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申报无人航空器专利7000多件,占全国比重达6%。
问题短板
顶层设计亟待加强。一是重视不够。广东省2010年就获批国家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首批试点,2014年开辟国内第一条低空航线,浙江省2019年才首开航线,相比广东前瞻性不足。二是统筹不强。江西省前几年已成立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省低空协调运行委员会及专班,而目前,浙江省尚未形成相关工作机制。三是规划不定。安徽芜湖市已于2023年9月发布《芜湖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广东深圳市亦已于2023年12月发布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而目前,浙江省尚缺乏低空经济专项发展规划,与经济强省地位不太相称。
产业发展起步较迟。一是规模不大。产业基数小,链主企业少,不少细分领域的产业尚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市场不成熟。过去一个阶段受疫情影响,通用航空受创严重,无人机产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龙头企业引领明显不足。三是场景应用不多。缺乏政策、规划等顶层引导,场景落地碎片化、单一化,可复制可推广、系统集成型的典型场景不多。
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一是保障能力弱。无人机飞行服务数据、产品、渠道缺失,保障能力偏弱,无人机飞行管控手段和安全规范不够健全,目前,全省仅有嘉兴南湖区先行启动全域低空空域规划设计。二是生态不完整。科研创新及标志性成果不太突出,本土高校无航空类A级学科,新型研发机构刚起步,高层次人才队伍还不强大,与“三支队伍”要求差距较大,缺少国内有影响力的展会、论坛。三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各地低空经济新基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空域划设及其他新基建布局不均衡、不完善。
保障措施有待健全。一是难以定量。低空经济(产业)底数不清,家底不明,统计指标尚未单列。二是法规缺失。深圳率先出台地方法规(“低空十条”政策),而浙江省可落实政策少,缺少规则标准,法规尚未启动,与低空经济发展形势要求不匹配。三是安全亟待升级。管控手段和安全规范还不够健全,低空空域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水平较低。
对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一是完善组织机制。建议组建省主要领导挂帅的省低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归口部门,形成与地方的联动机制,建立重点部门、院所、企业共同参与的议事规则。二是完善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加强与国家空域管理部门、民航管理部门的定期沟通协调。三是完善决策机制。组建省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知名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专家参加。
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出政策。制定落地性较强的产业、科研、应用、资金等配套政策。二是出规划。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窗口期”,尽快编制低空经济专项规划,协调主管部门,向上争取更多空域使用权。三是出法规。对基建、运营服务保障、安全监管等方面予以规范。四是强统计。在不改变现行行业分类的前提下,全面细化低空经济统计指标。
加快产业发展。一是狠抓项目招商。加大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招商力度,重点引进央企、头部民企;举办有影响力的展会。二是完善产业链布局。扶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整机制造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集群。三是加快重点片区建设。引导相关项目在临空经济区等重点片区布局,有序规划建设起降场所、测试基地等。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适时设立浙江省低空经济专项产业基金。
扩大场景应用。根据现有产业基础,支持嘉兴市或南湖区试点建设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争取嘉兴(南湖)全域“自由飞行”试验区,探索沿G60科创走廊并线建设全省首条低空廊道,积极探索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治理、旅游观光等方面试点。发展城市无人机配送等新兴物流方式,逐步开通长三角城市货运通用航线,加强路空协同立体交通适配。支持部门带头采购服务,扩大管理场景应用。探索以飞行汽车为主的低空旅游在水乡古镇、山海区域的试点。
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大科研支持。进一步支持天目山实验室、南湖交科院等研究机构做大做强,积极争创国家级平台,加快相关学科建设。二是加强平台建设。鼓励各地成立政府牵引、机构运营、国资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低空飞行管理与服务平台。三是加大专项支持。争取浙江省无人机单北斗应用器件获国家中央专项资金扶持。四是加强安全监管。强化空域安全监管,健全低空飞行测试及应用示范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违规飞行、“黑飞”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五是加强宣传科普。积极宣传典型场景应用,扩大科普人群范围。